来源:
中国绸都网 │ 作者:吴万玉 │ 时间:2015/9/11 7:59:10
【168TEX讯】9月8日,第21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纤维领域的先进技术”专题论坛在绸都盛泽召开。连续2天的论坛,十多场精彩纷呈的演讲,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资深专家纷纷向嘉宾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从新型纤维开发的理论研究到最新纤维应用方式的拓展,再到绿色新型后整理加工技术。“大咖们”的演讲,为与会的100多位国内外代表带来不一般的体验,现场气氛高涨。
首先香港理工大学的陶肖明教授以“高附加值绿色纤维材料制备加工技术”为题,介绍了一种高附加值绿色纤维——生物基热塑性禾素纤维在低碳环保绿色纺织品及绿色医疗器件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以新型纺纱、针织、染色和后整理技术,开发轻薄丝绸质感的“绿色”高档针织衫;可智能检测腿部压力以及治疗腿部静脉曲张的压力袜;应用多相材料三维打印技术开发的具有复杂结构的医用柔性纺织材料。
(图为香港理工大学的陶肖明教授作演讲)
随着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的革新,汽车上的部件更轻、承压力更好,符合未来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教授滨田泰以“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实际应用”为题作演讲,从复合纤维的应用背景、性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工艺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在日本汽车轻量化应用中,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以及性能。
(图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教授滨田泰以专题报告中)
在人口成长与老龄化、加速城市化、全球化、环境变迁与资源稀缺及突破性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纺织品发展趋势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台湾纺织业拓展会郑南昌副处长就“从大趋势谈创新纺织品市场需求”深入剖析当前背景下,创新纺织品究竟如何发力。他重点阐述了亚洲、非洲新兴市场的成长潜力;引领流行时尚的都市化生活;人口老化与寿命延长显现的银发商机;跨领域的科技发展驱动穿戴纺织品服饰智能化以及新材料、技术结合美学、感性设计创造的新市场需求,为企业前瞻规划提供了参考。
(图为台湾纺织业拓展会郑南昌副处长做演讲)
从共混纺丝技术的诞生至今,已经有50年之久。纤维的极细化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是不断攻克的难题。来自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前田裕平以“追求合成纤维细度的极限”为主题向嘉宾介绍了东丽的纳米纤维。他介绍了混纺与喷丝头纺丝技术,利用混纺,纳米纤维的纤度可达到60nm,而利用喷丝头纺丝技术,可以生产均匀的圆形及非圆形切面纳米纤维。
(图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前田裕平开讲)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可穿戴电子产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为其提供能源的储备设备体积较大、僵硬,不能满足其未来的发展。东华大学材料科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提出的石墨烯纤维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她以“智能纤维与智慧穿戴”为主题,她表明用非液晶纺丝方法制备的连续局部取向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在可穿戴的能量存储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图为东华大学材料科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作演讲)
随后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李鹏也展示自己团队的研发成果。她阐述了四种化学纤维的下游应用,即:导电纤维应用于功能性发热服饰;中空纤维应用于医用临床载药;冰爽纤维应用于功能性人造皮革;壳聚纤维应用于儿童EB疾病的治疗。她指出在产能过剩下,企业应该生产稀缺产品,更细致的针对客户需求,来创造新的创业环境。
(图为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李鹏作“以纤提艺——针对四种化学纤维下游应用的探讨”的演讲)
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将“节能环保”作为一个新战略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推广,“十三五”期间,可持续发展更是成为很多企业努力的方向。欧瑞康集团副总裁Andre Wissenberg介绍到欧瑞康化学纤维在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已经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这其中也包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土地和提高生产效率,用现代化技术取代陈旧机器,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这对维系中国纺织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来自帝人(中国)纤维商品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战略部部长宫坂信義也提到,帝人集团的“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世界最先进的化学法循环再生技术,以及聚酯循环型回收再生体系“ECO CIRCLE®”,将中国原本只是焚烧处理的废旧衣服进行回收、再生,逐步建立中国特有的循环型再生体系。
(图为欧瑞康集团副总裁Andre Wissenberg作“通过价值链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演讲)
(图为帝人(中国)纤维商品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战略部部长宫坂信義作演讲)
在复合材料以及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以及纤维的表面处理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教授阳玉球作了“碳素纤维热固和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破坏行为”专题报道,她指出单一方向排列的碳素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用来制备UD复合材料板材。在多次拉伸试验中,90度样品首先断在最薄弱处,然后次弱处,并随着拉伸次数的增加,拉伸结果有上升的趋势,并指出目前,表面上浆剂主要针对的是碳纤维Epoxy树脂系统,但对热可塑树脂上浆剂的需求十分迫切。
(图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教授阳玉球作演讲)
目前全球聚酯产量接近8000万吨,熔融缩聚是制备聚酯最经济和环保的生产方式。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兴讲述了聚酯反应器的创新以及直纺工业丝新技术。他指出以往工业大生产中连续化生产聚酯的终缩聚反应器都是卧式搅拌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对于制备高粘度的PET是十分困难的,而他们团队研制的立式终缩聚反应器,制备的PET熔体动力黏度达到4000Pa.s以上。在直纺工业丝新技术方面,省却了传统冷却切粒、固相缩聚、螺杆熔融挤出等中间工序,大幅度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图为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兴作“聚酯反应器的创新及脂肪工业丝新技术”的报告)
过去二十多年,研究者围绕纳米纤维的织造及批量化提出并探索了多种多样的方面,目前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熔体静电纺丝法作为一种无溶剂方法,以其高产率和安全性,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卫民提出一种无针的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可实现纳米纤维公斤级的生产。此外还成功研发了熔体微分静电纺丝商业化技术及其装备,制备的纳米纤维有望用于高效空气过滤、海上漏油处理及水处理领域等。
(图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卫民作专题演讲)
目前微纳米纤维主要以静电纺为主,产量较低成本也偏高,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教授居野家博之的“微纳米纤维低成本高效率制备以及产品开发(碳化工艺)”演讲中表面,通过空气流动,可以快速喷射短纤维状微纳米级高分子纤维,新的制作工艺,能将其应用量产,成本更低。
(图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教授居野家博之)
最后,澳大利亚迪肯前沿材料研究院院长王训该以澳大利亚的碳纤维及碳纳米纤维技术最新发展情况为主线,介绍了研究院在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提到,碳纤维以其轻便等特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如汽车领域等,为科技发展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图为澳大利亚迪肯前沿材料研究院院长王训该作专题演讲)

(图为大会现场)
(图为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