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丝绸市场是企业成长的沃土”
来源:
吴江新闻网 │ 作者:吴江新闻网 │ 时间:2016/7/25 13:41:16
近两年,受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价格上涨和国际竞争激烈等影响,我国的纺织业步入转型的阵痛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依靠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这块黄金沃土,海泰纺织的销售额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在沈黎看来,没有做不好的行业,只有做不好的企业。近年来,海泰纺织深耕功能性面料领域,累计获得外观专利超400项,在领域内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市场是创业的“黄金地”
上世纪90年代,沈黎和丈夫计虎泉曾去深圳进行过考察。在深圳,这座城市的繁荣、开放与无处不在的创业气息,给了夫妇俩很大的触动。
沈黎告诉记者,从深圳归来,她和丈夫经过深思熟虑,辞去了在国营纺织厂的工作,并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买下几台喷织机开始办厂。沈黎原是盛泽辽吴纺织厂团委书记,计虎泉则在负责面料研发的技术岗位。两个人一个擅长管理,一个擅长技术,这也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是一个创业的黄金年代,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更是一块黄金地。盛泽纺织业的行情特别好,只要有货,就不愁卖不出去。”回忆起创业初期,沈黎说,当时的海泰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其他纺织企业一样迅速发展壮大。
市场是发展的“引路人”
从几台喷织机起步,到现在一年约3亿元销售规模,海泰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北美、南美以及欧洲,市场版图在不断扩大。
如果说创业初期是有货不愁卖,2000年左右,情况开始发展微妙的变化。“当时纺织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如何拓展销售渠道,是公司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沈黎说。
关键时刻,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为海泰打通了一扇大门。2003年开始,海泰受邀参加由东方市场组织的企业海外展会。每次参展,公司都赢得了不少订单。几年下来,海泰积累了一批国际客户,也由此打开了世界市场。
市场打开了,如何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企业要长足发展,应该坚持怎样的定位?“2008年,我们公司主要精力转移到功能性面料的研发上,并且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了一批博士、硕士来做面料研发,到现在已经获得了400多项外观专利,由此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沈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市场是成功的“源动力”
靠着“功能性面料”这一精准定位,海泰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逐渐站稳了脚跟。这几年,海泰的产品80%出口国外,“海泰”品牌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今年,在东方丝绸市场的支持下,海泰的“海豚之恋”商标成功申报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公司的品牌化战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沈黎告诉记者,海泰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东方丝绸市场的支持密不可分。正是东方丝绸市场提供的政策和平台,让海泰在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下一步,海泰将在上海分公司的基础上成立韩国分公司,加强与韩国、法国等原料、服装、面料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做强、做精“海泰”品牌。
|